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第一部分《微觀經濟學》約70分
第三部分《宏觀經濟學》約8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一、名詞解釋(5題,共30分)
二、作圖題和計算題(2題,共25分)
三、簡答題(3題,共45分)
四、論述題(2題,共50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考生應從“理解”(對于經濟學概念的不同表達可以準確地判斷其正確、不準確乃至錯誤)、“闡釋”(可以準確無誤地表達經濟學原理,包含其假設條件)、“應用”(對于現實世界中的事件,人的行為可以達到比較專業的分析和判斷)三個層次全面掌握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重要定理的推導和分析計算,并能運用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分析和說明生活中經濟現象。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部分微觀經濟學
第一章引論
第一節什么是西方經濟學
第二節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
第三節正確認識和對待西方經濟學
第四節有關學習西方經濟學的幾點建議
第五節結束語
第二章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
第一節微觀經濟學的特點
第二節需求
第三節供給
第四節均衡價格
第五節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
第六節運用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的事例
第七節結束語
第三章消費者選擇
第一節效用論概述
第二節無差異曲線
第三節效用最大化與消費者選擇
第四節價格變化和收入變化對消費者均衡的影響
第五節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第六節市場需求曲線
第七節不確定性和選擇
第八節結束語
第四章生產技術
第一節廠商和生產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短期生產函數
第三節長期生產函數
第四節結束語
第五章成本
第一節成本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成本最小化
第三節短期成本曲線
第四節長期成本曲線
第五節結束語
第六章完全競爭市場
第一節廠商和市場的類型
第二節利潤最大化
第三節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給曲線
第四節完全競爭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
第五節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第六節完全競爭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第七節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
第八節完全競爭市場的福利
第九節結束語
第七章不完全競爭市場
第一節壟斷
第二節壟斷競爭
第三節寡頭
第四節不同市場的比較
第五節結束語
第八章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第一節完全競爭廠商使用生產要素的原則
第二節完全競爭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第三節從廠商的需求曲線到市場的需求曲線
第四節對供給方面的概述
第五節勞動供給曲線和工資率的決定
第六節土地的供給曲線和地租的決定
第七節資本的供給曲線和利息的決定
第八節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
第九節結束語
第九章一般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
第一節一般均衡
第二節經濟效率
第三節交換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第四節生產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第五節交換和生產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第六節完全競爭和帕累托最優狀態
第七節社會福利函數
第八節效率與公平
第九節結束語
第十章博弈論初步
第一節博弈論和策略行為
第二節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純策略均衡
第三節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混合策略均衡
第四節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第五節結束
第十一章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第一節不完全競爭
第二節外部影響
第三節公共物品和公共資源
第四節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
第五節結束語
第六節微觀經濟學結束語
第二部分宏觀經濟學
第十二章宏觀經濟的基本指標及其衡量
第一節宏觀經濟學的特點
第二節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核算方法
第三節國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標
第四節國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五節名義GDP和實際GDP
第六節失業和物價水平的衡量
第七節結束語
第十三章國民收入的決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一節均衡產出
第二節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第三節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及乘數
第四節三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及乘數
第五節潛在國民收入與缺口
第六節結束語
第十四章國民收入的決定:IS-LM模型
第一節投資的決定
第二節IS曲線
第三節利率的決定
第四節LM曲線
第五節IS-LM分析
第六節凱恩斯的基本理論框架
第七節結束語
第十五章國民收入的決定:AD-AS模型
第一節AD曲線
第二節總供給的一般說明
第三節AS曲線
第四節模型的結構和應用
第五節考慮時間因素的AD-AS模型
第六節結束語
第十六章失業與通貨膨脹
第一節失業的描述
第二節失業的原因
第三節失業的影響與奧肯定律
第四節通貨膨脹的描述
第五節通貨膨脹的原因
第六節通貨膨脹的成本
第七節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菲利普斯曲線
第八節結束語
第十七章宏觀經濟政策
第一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以及經濟政策影響
第二節財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節貨幣政策及其效果
第四節兩種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節博弈論在宏觀經濟政策中的應用
第六節關于總需求管理政策的爭論
第七節供給管理政策
第八節結束語
第十八章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第一節預備知識:匯率、凈出口和資本凈流出
第二節模型的結構
第三節模型的應用
第四節模型的擴展
第五節結束語
第十九章經濟增長
第一節國民收入長期趨勢和波動
第二節經濟增長的描述和事實
第三節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
第四節構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長模型
第五節應用新古典增長模型
第六節內生增長理論
第七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
第八節結束語
第二十章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
第一節消費
第二節投資
第三節貨幣需求
第四節結束語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第一節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淵源
第二節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第三節實際經濟周期理論
第四節一個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AD-AS模型
第五節新凱恩斯主義形成的理論背景和特征
第六節名義黏性
第七節一個新凱恩斯主義的AD-AS模型
第八節目前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共識
第九節本章和宏觀經濟學結束語
第二十二章西方經濟學與中國
第一節我國借鑒西方經濟學問題
第二節西方微觀經濟學與經濟改革
第三節西方宏觀經濟學與經濟發展
第四節國際經濟學與經濟全球化
第五節結束語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第七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1月版。
四、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