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題型結構
1.選擇題: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2.填空題: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3.名詞解釋: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4.簡答題: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5.論述題:4小題,每小題10-15分,共50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細胞生物學科目考試內容,包括細胞生物學理論和細胞生物學實驗。考試以考查細胞生物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實驗方法為主,也注重考查考生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考生應能準確地掌握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也應對國內外有關細胞生物學重要進展有所了解。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部分:細胞生物學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部分考試要點
1緒論
細胞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內容,細胞學說的創立及其內容要點和意義,當前細胞生物學研究的總趨勢與重點領域。
2.細胞的統一性與多樣性
細胞的基本概念、原核細胞與古核細胞、真核細胞以及非細胞生命體的基本知識概要。
3.細胞生物學研究方法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和相關儀器的原理和應用范圍,細胞化學組成及其定位和動態分析技術的原理和應用范圍,動物細胞培養的相關概念和原理,用于細胞生物學研究的模式生物。
4.細胞質膜
生物膜結構模型的基本要點,生物膜的基本組成成分及其特點和意義,生物膜的基本特征與功能,膜骨架的結構特點和研究方法。
5.物質的跨膜運輸
物質的跨膜運輸的基本概念、主要方式、運輸的基本過程。
6.細胞的能量轉換——線粒體和葉綠體。
線粒體的顯微形態特征和主要功能,超微結構與功能定位及各部的結構和化學的組成特點,內膜進行能量轉化(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和超分子結構基礎與轉化機制,線粒體的半自性,線粒體的增殖和起源。
7.細胞內膜系統
細胞質基質的不同概念和功能。
內膜系統的概念及其組成成員,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的形態結構、標志性酶以及功能。溶酶體與過氧化物酶體的結構特點,功能。信號假說與蛋白質分選信號。蛋白質分選的基本途徑與類型。膜泡運輸。
8.細胞信號轉導
細胞通訊與細胞識別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信號傳遞的類型及其作用機制:包括胞內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及信號分子和膜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及信號分子:G蛋白偶聯的cAMP通路和肌醇磷脂通路、受體本身為酪氨酸激酶的生長因子類受體信號通路、受體為配體門控離子通道的神經遞質類受體。
9.細胞骨架:
細胞骨架的基本概念。
細胞質骨架:微絲的基本成分,微絲結合蛋白,組裝和解聚,特異性破壞藥物和穩定藥物,功能;微管的形態結構和微管的種類及分布,微管蛋白和微管結合蛋白,微管的組裝、去組裝與微管組織中心,微管的“滑車”現象,永久性微管和暫時性微管,微管的功能,微管的特異性藥物和微管組成的細胞器;中間纖維(中間絲)的一般形態和類型及類型的細胞特異性,中間纖維的功能。
核骨架和核基質的概念和功能。
10.細胞核與染色體
核被膜一般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物學意義。核孔復合體的發現,結構模型及功能。染色質的概念及其化學組成,染色體的基本結構單位的結構模型和要點,染色質的類型和各類染色質的定義。染色體的形態結構及其相關概念,染色體DNA的功能元件,染色體(質)包裝(結構或超分子結構)的兩種主要模型。核仁的超微結構分部和各部分的結構組成特點,核仁的功能。
11.核糖體
核糖體的結構成分及其功能,多聚核糖體,RNA在生命起源中的作用。
12.細胞增殖及其調控
(一)細胞周期與細胞分裂
細胞周期、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相關概念,如周期內細胞、周期外細胞(休止細胞)、細胞周期檢驗點、G0期細胞等;細胞周期的時相劃分及各時相的主要事件,以及研究細胞周期的最基本方法;細胞有絲分裂的形態學過程,時相劃分及各時相的變化標志,早中期染色體的移動與紡錘體的形成和結構,姐妹著絲粒的分離與后期染色體的移動,胞質分裂;減數分裂的形態學過程,時期劃分和各期的主要變化特征,重要事件和重要結構分析。
(二)細胞周期的調控
MPF的發現及其作用,P34cdc2激酶的發現及其與MPF的關系,周期蛋白,CDK激酶和CDK激酶抑制物,細胞周期運轉調控。
13.程序性細胞死亡與細胞衰老
細胞衰老的分子機制。細胞凋亡的概念及其生物學意義。細胞凋亡的形態學和生物化學特性,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植物細胞的凋亡,細胞凋亡與衰老。
14.細胞分化與基因表達調控
細胞分化的基本概念、干細胞的基本概念和相關知識、癌細胞的基本特征及腫瘤的發生等。
15.細胞社會的聯系:細胞連接、細胞黏著和細胞外基質,細胞連接的方式、特點及生物學意義,細胞黏著的分子基礎,細胞外基質的基本概念、組成、化學結構特點和功能。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主編。細胞生物學(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二部分:細胞生物學實驗方法部分考試要點
1.與細胞生物學研究密切相關的常規儀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項。如:常規顯微鏡、倒置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的使用及注意事項;紫外分光光度計、酶聯免疫檢測儀、酸度計、離子計、PCR儀、電子天平、離心機、純水器、培養箱、搖床、干燥箱、冰箱、低溫冰箱、冷柜、微波爐、高壓滅菌鍋、恒溫水浴鍋、液氮罐、移液槍、微量進樣器、勻漿器、磁力攪拌器等儀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2.與細胞生物學研究密切相關的最基本的實驗技術。如:常規顯微攝影技術,蛋白質、酶、DNA、RNA的提取及注意事項,蛋白質、DNA、RNA電泳技術及注意事項,細胞、細胞器分離提取及注意事項,細胞活性檢測技術。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1.《細胞生物學實驗教程》王金發主編科學出版社2005
四、樣卷
提示:
1、請將所有答案寫于答題紙上,寫在試題上的不給分;
2、請填寫準考證號后6位:____________。
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在caspase家族中,起細胞凋亡執行者作用的是()。
A.caspase1,4,11 B.caspase2,8,9
C.caspase3,6,7 D.caspase3,5,10
2.適于觀察培養瓶中活細胞的顯微鏡是().
A.熒光顯微鏡B.相差顯微鏡C.倒置顯微鏡D.掃描電鏡
3.正常細胞培養的培養基中常需加入血清,主要是因為血清中含有()。
A.氨基酸B.核酸C.生長因子D.維生素
4.真核細胞中,酸性水解酶多存在于()。
A.內質網B.高爾基體C.中心體D.溶酶體
5.每個核小體基本單位包括多少個堿基是()。
A.100bp B.200bp C.300bp D.400bp
6.動物細胞間信息的直接傳遞主要是通過()完成。
A.緊密連接B.間隙連接C.橋粒D.半橋粒
7.在減數分裂S期DNA并不完全復制,大約還有()DNA是在偶線期合成的。
A.100%B.50%C.10%D.0.3%
8.動物細胞中cAMP的主要生物學功能是活化()。
A.蛋白激酶C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K D.Ca2+激酶
9.膜蛋白高度糖基化的細胞器是()。
A.溶酶體B.高爾基體C.過氧化物酶體D.線粒體
10.在G蛋白中,α亞基的活性狀態是()。
A.與GTP結合,與βγ分離B.與GTP結合,與βγ聚合
C.與GDP結合,與βγ分離D.與GTP結合,與βγ聚合
11.以下不屬于細胞學說闡述內容的是()。
A.有機體是由細胞構成的B.細胞是構成有機體的基本單位
C.染色體是細胞中主要的遺傳物質D.新細胞來源于已存在細胞的分裂
12.利用核苷酸探針對玻片上的組織或細胞中DNA分子上的某特定基因或核苷酸序列進行探測和定位的技術,稱為()。
A.放射自顯影B.免疫熒光C.免疫電鏡D.原位雜交
13.細胞質膜的流動性主要取決于()。
A.膜蛋白的多少B.膜蛋白的種類
C.脂質雙分子層D.膜上的水通道
14.肌肉細胞最可能富含()。
A.溶酶體B.線粒體C.mRNA D.高爾基體
15.如果某個蛋白質(如下圖所示)中間含有一段SA(內在轉移錨定序列),則蛋白合成結束后,該蛋白質將()。
A.定位于細胞質基質
B.成為內質網跨膜蛋白,N端在內質網腔,C端在細胞質基質
C.成為內質網跨膜蛋白,N端在細胞質基質,C端在內質網腔
D.定位于內質網腔
16.內共生假說認為葉綠體的祖先為一種()。
A.革蘭氏陰性菌B.革蘭氏陽性菌
C.藍藻D.內吞小泡
17.依賴于微絲的馬達蛋白是()。
A.驅動蛋白(Kinesin)B.動力蛋白(Dynein)
C.肌動蛋白(Actin)D.肌球蛋白(Myosin)
18.下圖所示的細胞間通訊方式是()。
A.內分泌B.自分泌
C.旁分泌D.化學突觸通訊
19.下列關于細胞分裂闡述正確的是()。
A.動植物細胞在進行有絲分裂時,它們的紡錘體內都有兩個中心粒。
B.有絲分裂是體細胞增殖的方式,而生殖細胞只進行減數分裂。
C.在減數分裂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后期Ⅱ。
D.S期是細胞周期中唯一合成DNA的時期,因此S期也是決定細胞繁殖速度的重要時期。
E.G0期細胞仍然保留細胞分裂的潛能。
20.關于腫瘤細胞的增殖特征,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腫瘤細胞在增殖過程中,不會失去接觸依賴性抑制。
B.腫瘤細胞具有惡性增殖和侵襲、轉移的能力。
C.腫瘤細胞和胚胎細胞某些特征相似,如無限增殖的特性。
D.腫瘤細胞來源于正常細胞,但是多表現為去分化。
二、填空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在細胞質內以膜圍繞形成很多重要的細胞器:(1)和葉綠體是主要的供能與產能結構;(2)是生物分子合成的基地,脂質、糖類與許多蛋白質分子是在其表面合成并分選運輸;(3)是對上述合成的物質進行加工、包裝與運輸的結構。
2.在細胞世代中確保染色體的復制和穩定遺傳,染色體起碼應具備三種功能元件是(4)、(5)和(6)。
3.MPF即卵細胞促進成熟因子,它由(7)和(8)兩個亞基組成,兩者結合后表現成蛋白激酶活性。
4.(9)是位于植物或真菌質膜或植物液泡膜或溶酶體膜上的H+-ATP酶,它能將H+泵出質膜或能蔣H+泵入液泡和溶酶體內,建立膜上的質子梯度。
5.微管蛋白的裝配需要由(10)提供能量。
6.細胞表面受體包括(11)、(12)和酶偶連的受體三大家族。
7.細胞周期G1期的早熟染色體凝縮呈(13)狀,S期呈(14)狀,G2期呈(15)狀。
三、名詞解釋:(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胞內體2.接觸抑制3.離子通道4.p53 5.分子開關
四、簡答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簡述單克隆抗體技術的基本原理。
2.什么是胞質分裂?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胞質分裂有何不同。
3.概述核仁的結構及其功能。
4.如何判斷細胞的死亡?
5.簡述核小體的結構模型。
五、論述題:(共4小題,第1、2小題各10分,第3、4小題各15分,共50分)
1.試述溶酶體的結構、類型及功能?(10分)
2.為什么說線粒體和葉綠體是半自主性的細胞器?(10分)
3.什么是程序性細胞死亡?與細胞壞死有什么不同?(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