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1)是非題(約占15分左右)。
2)選擇題(約占30分左右)。
3)填空題(約占20分左右)。
4)圖解題、分析題、計算題(約占85分左右)。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考試內容包括機械專業基礎知識和實踐應用方法,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要求考生系統深入地掌握機械原理課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常用機構的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相關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機構的結構分析
理解零件、構件、運動副及運動鏈、機構、機械、機器的概念,了解機構引入運動副之后運動所受到的約束。能夠正確繪制簡單機構的運動簡圖;熟練掌握平面機構的自由度計算及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能識別機構中的復合鉸鏈、局部自由度和虛約束;掌握平面機構的組成原理和結構分析方法;對平面機構運動分析的桿組法有所了解。
2.平面連桿機構分析與設計
理解平面四桿機構的類型及運動特點;熟練掌握平面四桿機構的主要工作特性(包括周轉副存在條件、急回特性與極位夾角、壓力角與傳動角、死點位置),熟練掌握平面四桿機構的常用設計方法,重點是圖解法,如:a)實現連桿位置的運動設計;b)兩連架桿對應位置;c)已知行程速度變化系數及附加條件。
3.凸輪機構及其設計
了解凸輪機構的組成、特點、類型和應用;掌握從動件幾種常用運動規律的特點及沖擊現象;掌握凸輪輪廓設計的反轉法原理,熟練掌握尖底(或滾子)接觸直動(或擺動)從動件盤形凸輪機構凸輪輪廓設計的幾何法;掌握凸輪機構偏距圓,凸輪基圓、推程運動角、回程運動角、理論輪廓與實際輪廓,從動件行程及機構壓力角等概念,并能在圖中標出;掌握基圓半徑與壓力角的定性影響關系;掌握凸輪機構基本參數的確定原則與方法,引起從動件運動失真的原因以及避免運動失真的措施。
4.齒輪機構
理解齒廓嚙合基本定律、掌握漸開線齒廓的形成及其性質;熟練掌握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掌握嚙合線、嚙合角、節圓、標準齒輪、標準安裝與標準中心距等概念;掌握漸開線齒廓的加工原理、根切與變位、標準齒輪與變位齒輪的切制特點以及變位齒輪的尺寸變化;深入理解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嚙合特性(定傳動比傳動、中心距可分性)及正確嚙合條件、無側隙嚙合條件、連續傳動條件(重合度)和運動設計應滿足的條件;掌握齒輪傳動的類型與特點。理解斜齒圓柱齒輪齒廓曲面的形成、基本參數及當量齒輪的概念。了解蝸桿傳動的類型和特點;理解普通圓柱蝸桿傳動的基本參數及幾何尺寸關系,正確嚙合條件;掌握蝸桿、蝸輪轉向與輪齒旋向之間的關系;了解直齒圓錐齒輪齒廓曲面的形成;理解圓錐齒輪當量齒數的概念、基本參數所在位置、正確嚙合條件。
5.輪系
熟練掌握周轉輪系和復合輪系傳動比計算及主、從動輪轉向關系的確定。
6.機械運動機構
了解棘輪機構、槽輪機構、不完全齒輪機構的組成、工作原理及運動特點、適用場合。
7.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和力分析
理解圖解法作機構的運動分析,包括速度和加速度分析;熟練掌握速度瞬心概念及平面機構速度分析的瞬心法;了解用解析法作機構的運動分析。了解作用在機構上的力類型,力的分析方法;理解運動副中摩擦力的確定和考慮摩擦時機構的受力分析。
8.機械系統動力學
了解機械系統等效動力學模型的等效原則;理解機械運轉的平均速度和不均勻系數的概念、周期性與非周期性速度波動的原因及調節方法;理解飛輪轉動慣量的計算方法。
9.機械的平衡
理解靜平衡、動平衡概念及剛性回轉件靜平衡和動平衡的條件與平衡設計計算方法。
10.機械的效率
理解運動副中的摩擦分析、機械效率的計算;深入理解機械自鎖的概念,機械自鎖性判別和自鎖條件的建立。
參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