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001)外國文學史與比較文學大綱明細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 |
科目名稱 |
考試大綱 |
外國文學史與比較文學 |
外國文學史
第一章 古代文學 一、古代希臘文學與古代東方文學的發展歷史 二、荷馬史詩的歷史價值與文學價值 三、希臘戲劇的起源與藝術特征
第二章 中古文學 一、歐洲中世紀文學的類型 (一)教會文學 (二)世俗文學(英雄史詩、騎士文學、城市文學) 二、中古文學代表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一)《源氏物語》 (二》《神曲》
第三章 14—16世紀文學 一、歐洲人文主義文學的特征 二、代表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一)《巨人傳》 (二)《哈姆萊特》
第四章 17世紀文學 一、古典主義文學的思想藝術特征 二、莫里哀與《偽君子》
第五章 18世紀文學 一、啟蒙主義文學的特點 二、歌德與《浮士德》
第六章 19世紀文學(上) 一、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特征 二、雨果與《巴黎圣母院》 三、普希金為何被稱為“俄國文學之父”
第七章 19世紀文學(中) 一、現實主義文學的特征 二、巴爾扎克與《高老頭》 三、《罪與罰》的思想與藝術特點
第七章 19世紀文學(下) 一、自然主義、唯美主義、象征主義的特點 二、哈代的創作歷程 三、《安娜卡列尼娜》的思想與藝術特點
第九章 20世紀文學(上) 一、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家和特點 二、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人物形象與藝術魅力 三、卡夫卡《變形記》與現代主義 四、福克納《喧嘩與騷動》與意識流表現手法 五、川端康成小說的思想與藝術特征
第十章 20世紀文學(下) 一、后現代主義文學的特征 二、《等待戈多》的反戲劇特征 三、艾特瑪托夫小說的思想藝術特點 四、《百年孤獨》所體現的魔幻現實主義特點 五、《交叉小徑的花園》的敘事特點
比較文學
第一章 比較文學總論 一、比較文學的定義 (一)法國學派的定義 (二)美國學派的定義 (三)中國學派的定義 二、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發展的三個階段 (一)歐洲階段 (二)美洲階段 (三)亞洲階段 三、比較文學可比性的立足點(同源性、類同性、異質性)
第二章 國際文學關系與相互影響 一、流傳學 二、淵源學 三、媒介學
第三章 比較文學與翻譯研究 一、比較文學與翻譯研究的關系 二、翻譯與創造性叛逆
第四章 形象學、接受學與變異學 一、形象學 二、接受學 三、變異學 第五章 文學的類型研究 一、類型學的定義與研究對象 二、主題學的定義與分類 三、什么是文類學
第六章 比較詩學 一、詩學概念的中西區分 二、比較詩學的基本方法與研究類型
第七章 文學的跨學科研究 一、文學與藝術(音樂、繪畫)的關系 二、文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哲學、心理學、宗教)的關系 三、文學與自然科學的關系
第八章 總體文學 一、區域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系 二、總體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系
第九章 跨文明比較文學 一、跨文明研究對比較文學的拓展 二、文學的跨文明比較方法 三、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的關系
參考書目: 《外國文學史》(上、下冊),《外國文學史》編寫組,聶珍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比較文學概論》,《比較文學概論》編寫組,曹順慶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外國文學史》(修訂版),張鐵夫主編,湘潭大學出版社,2011年。 《新編比較文學教程》第三版,張鐵夫、季水河主編,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 |
試卷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