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研究生教育已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1000多萬高層次人才。從1949年研究生在學人數僅629人,到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突破300萬,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程,實現歷史性跨越。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截至2020年,作為國民教育最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1000多萬高層次人才。這意味著,從新中國成立伊始的百廢待興,到研究生規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國研究生教育走過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不平凡歷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了重要基石。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截至2020年,作為國民教育最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已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1000多萬高層次人才。這意味著,從新中國成立伊始的百廢待興,到研究生規模位居世界前列,我國研究生教育走過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不平凡歷程,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了重要基石。
——1000萬,對教育事業而言,意味著基本實現了立足國內自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
1949年,我國研究生在學人數僅為629人,到2020年,這一數字預計突破300萬。70多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生發展模式和三級學位制度體系,基本實現了立足國內自主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戰略目標,踏上由大到強的新征程。
——1000萬,對國家創新發展而言,意味著重要而堅實的基石。
研究生教育有力支撐了科技進步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近年來,高校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穩定在2/3以上,承擔著超過80%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學研究生在面上項目人員中超過50%。同時,作為研究生培養主體的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工作和“973項目”等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產出了全國80%以上的高水平論文和社科重大成果。
——1000萬,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言,意味著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研究生教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國正在努力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之路,研究生教育將更好地發揮知識發現和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生教育還將主動應對信息時代的變革與挑戰,全面實施“互聯網+研究生教育”,推動研究生教育深度轉型。
一組數據令人振奮:2019年,全國139名新晉院士中,90%以上在我國境內接受過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國境內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終博士或碩士學位;2018年國家科技三大獎224項通用項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國自主培養的博士。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人員組成中,在學研究生占比超過50%,研究生已成為我國科研創新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
堅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構筑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高地,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了超過1000萬高層次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創新、基礎研究、技術變革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愈加顯著,成為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
研究生教育承擔著培養高層次人才、推動科研創新的重要使命,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經過70余年的發展,我國研究生教育已經成為‘中國速度’的強大智慧引擎。
原文標題:《人民日報》:我國自主培養研究生突破1000萬人,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智慧引擎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WgEP3xuH4ga9yCtgmtLAsw
以上就是“考研動態:我國自主培養研究生突破1000萬!”的全部內容,更多研招動態、備考干貨請持續關注研線網!
堅持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構筑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高地,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了超過1000萬高層次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創新、基礎研究、技術變革等方面發揮的作用愈加顯著,成為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
研究生教育承擔著培養高層次人才、推動科研創新的重要使命,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經過70余年的發展,我國研究生教育已經成為‘中國速度’的強大智慧引擎。
原文標題:《人民日報》:我國自主培養研究生突破1000萬人,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智慧引擎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WgEP3xuH4ga9yCtgmtLAsw
以上就是“考研動態:我國自主培養研究生突破1000萬!”的全部內容,更多研招動態、備考干貨請持續關注研線網!